冯方宇:寻找时间的人
文 / 海杰
冯方宇是属于那种有历史感的人,这在他以往的很多作品里都能看到,无论是他拍的建筑,还是南京长江大桥,抑或是本文要说的圆明园。而历史感从来都有赖于时间的基座。

说到时间,我想起日本导演寺山修司在电影《再见箱舟》一开始就设置的一个场景:财主时任家的少爷大作偷走村里所有人家的钟表,将其用木车拉到沙滩上埋下,从此,村里所有人失去了时间的概念,荒诞的事情接二连三上演。失去时间,意味着历史成功脱逃,进入混乱的剧场。

这是一个魔幻而残酷的隐喻。

这个隐喻之于中国,能找到现实的镜像。皇家园林圆明园里用来喷水报时的12尊兽首在被英法联军掠走后,这座清廷的休闲空间里就失去了时间的概念。这注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关于兽首的叙事,从根本上是关于丢失的时间的叙事。这也一再提醒我们关注由于时间坐标丢失而引发的历史迂回。

当这一叙事被扩展为民族共同体伤痕叙事,我们,就得连带承担这些久远的创伤记忆。长期以来,关于12兽首的讨论,既是历史书写中的痛点,又是媒体叙事中的嗨点。

艺术家冯方宇的作品《迷途》和《荒园》正是基于这一叙事的延长线。2011年,部分失而复得的兽首在全国巡回展出,这一新闻促使冯方宇展开了一系列的视觉排演。在《迷途》里,他设置的剧情是,身穿破烂衣衫头戴兽首的人,如游魂一般站在阴霾深重荒芜遍地的圆明园残垣断壁里,像是一次回光返照。冯方宇部分遵照了历史原型,比如兽首当初的基座之上也是有袍服的造型,但是,同样是创作于2011年的作品《迷途》却释放出一种不可遏制的讽喻。当皇家园林的时钟丢失,民族情感上场,新的序幕拉开,此起彼伏的国外拍卖,这洋溢着被设定的情感的剧场,有如高亢的历史G点。可是,我们也应该清楚,我们并没有活在新的时间里,那些被冯方宇置放于荒芜园林中的鬼魂图像,依然徘徊在今天的世界之中,成为找不到路的走失者。不必扭头就走,那就是我们的镜像。尽管这镜像看起来有些突兀和令人不适。

而在《荒园》中,冯方宇正视风景的主体,在日常图景里书写它们,这些曾经骄傲的风景,用来支撑皇家威仪的视觉空间,早已失序,成为墓穴般的存在。《迷途》与《荒园》虽是观景,却是说出了人的困境。

而我们,依然是处在那个失去时间的村落里,即便仰仗技术,在另一个时间幻觉里,无所不能,但依然没逃出“失去时间”这个隐喻所带来的并发症之中,我们依然疯癫,且停步不前。
相关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