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起来似乎总是庸常乏味的日常生活表象背后,永远隐藏着某种根植于人、事、物的运动变化的隐性秩序。这样的秩序自然不会任由任何人或组织的安排而发生易于把握的规律性变化,相反这样的秩序始终在冲击着人为构建起来的工整有序的稳定状态。毋庸置疑,这种隐性秩序远比人为构建的、整齐划一的秩序有趣得多,且更具有生命力。当我们在不经意间意识到这种隐性秩序的存在时,可能就会为自己不小心窥见这个庞大且独特的生命体而心中窃喜。只不过,要窥见这样的隐性秩序则需要敏锐且细腻的感受力,若是没有这样的感受力,我们可能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庸常乏味的感觉笼罩、同化。史旸无疑就是一位拥有这种感受力的人。
在我的认知里,史旸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一家餐厅的主理人兼厨师,这家餐厅从上到下就他一人,平日里他需要打理店铺中的所有琐碎事务,专心做菜,小心经营。另一个身份则是摄影家,这一点通过摆放在他店里的那些摄影作品估计就能感觉得到。有了他的微信之后,我时常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他拍的照片。在朋友圈,他的照片主要分两个“系列”,一个是“买菜路上”,另一个是“打烊路上”。摄影家这个身份就是这样被分散穿插在经营餐厅的工作之中。照片自然都是用手机拍的,只不过看了之后,便会忍不住感慨,原来手机还能拍出这样的照片,原来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居然有如此别开生面之处。
可以说,在史旸的作品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一瞥,既是唯一可以信任的东西,又能够将我们引向另一个出人意料的世界。他以模糊却隐含秩序的现实剪切法,委婉地将其背后的可能性展示出来。他的摄影创作中的核心因素,应该正是他镜头下那些看起来不过是庸常乏味的日常生活的表象,是那些早就被我们遗忘忽视,不愿意多看一眼的平常景象,是那些在生活边缘游荡的、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时空碎片。可是,这些时空碎片,经由他日常、温和且敏锐的观察与拍摄,以最平凡的方式,出现在最朴素的观看视线之中,却能撞击出让人怦然心动、眼前一亮的美好景象,激起观看者极大的视觉快感。这样的视线,可以说是对日常生活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史旸拍摄的照片中,我们可能很难直截了当地指出他拍摄的是什么。我们会看到他拍摄自己餐厅厨房的一隅,街边墙面上的一些物件,一台被白色涂料覆盖的喷涂机,咖啡馆里的一只狗,或者是一个人体模型被塞在了挖开的下水道里……等等。但我们也都很清楚,真正吸引他的,或者说真正触动我们内心的都不是上面所描述的这些点,而是整个画面之中透露出来的那种隐性秩序。
所谓隐性秩序,并不是我们惯常所理解的那种横平竖直、整齐划一,并不是强行的去异求同,将所有看起来不符合标准的、不正常的元素全都清理干净之后留下的单一冷漠、便于理解的那种强制性的秩序,而是对现实中的一切平等对待,充分尊重,让所有事物随机且有机地发生互动,相互作用,从而在混沌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秩序。这样的秩序无法建构,而只能靠有心人凭借自己的感受力去感知、去发现。手机在史暘的手中无疑已经变成了某种特殊的感应器,去探测并捕捉混沌中的那些转瞬即逝的均衡感。
我忍不住去想象他平时的拍摄状态 —— 在买菜路上,偶然路过一个熟悉的街角。在阳光的照射下,某一个场域突然焕发出一丝光亮。他感受到了,他的眼神随着遥远的光影变化,心中的感受也会经历类似的激荡涌动。在那副如动物般的“身形动态”中,有一种来自太阳的语言贯穿其中。真正强烈而静默无声的回响,只能用极其平静的表现方式来客观呈现,因为是对人为秩序的绝对否定,是对混沌的敞开与拥抱。按下快门那一瞬间,那种纯净、明晰和清醒的均衡状态幡然显现。与绝望的混乱和同样绝望的整齐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只为成就拍摄者自己的平静而造就的世界。当观看者通过这些摄影作品悄然穿越至彼时彼地史旸感应到的那个世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共享了那片天地。这些碎片式的世界就像深邃平和的湖面,有着包容无限的诱惑,让人心甘情愿地沉溺其中。
这种源自混沌的秩序,其复杂性在于,它能表明现实生活内在的无限性,不论是在最外部的表象上还是潜藏其中的本质上,它都否定了那种刻意制造出来的逼人愉悦的形式上的纯洁,也否定了任何一种带有明确目的性的人为的风格、和谐和完美。
见过这种只为成就拍摄者自己的平静而造就的世界,估计很难不被这隐形秩序所吸引,因为那是就是自己内心的折射,是世界对自己的召唤。如果不把这样的隐性之物通过摄影转化为现实,那他还会做什么呢?